计算化学公社

 找回密码 Forget password
 注册 Register
Views: 11696|回复 Reply: 12
打印 Print 上一主题 Last thread 下一主题 Next thread

[新手求助] 如何理解三重态的绝热激发能和垂直激发能?

[复制链接 Copy URL]

175

帖子

0

威望

2130

eV
积分
2305

Level 5 (御坂)

之前很少接触涉及激发态的计算,现在有一些概念上的问题想请教大家。看了Sob老师的博文,大致了解了S0→S1过程中垂直吸收和绝热吸收的含义。
但是我看到一些文献中提到了相对S0的,T1的绝热激发能和垂直激发能。但是如下图所示,S0的能量最低点处作Y轴的平行线很难与T1的曲线相交;此外,通常也认为不会发生S0→T1的直接转化。请问大家,应该如何理解三重态的绝热激发能和垂直激发能?
It's my life and it's now or never

3097

帖子

29

威望

1万

eV
积分
17098

Level 6 (一方通行)

2#
发表于 Post on 2020-2-6 10:30:34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本帖最后由 liyuanhe211 于 2020-2-6 10:32 编辑

“相对S0的,T1的绝热激发能和垂直激发能”最好表述为“S0至T1的绝热激发能和垂直激发能”。

“S0的能量最低点处作Y轴的平行线很难与T1的曲线相交”不知道是什么意思,S0处的几何结构总是有对应的T1,我想不到什么情况S0确实是基态,上面却没有个T1。

S0至T1的绝热激发能还是有意义的,可以用于实验中参考诸如能量转移过程的难易。S0至T1的垂直激发过程确实不常有,但S0至T1的垂直激发能的定义还是一样的定义,理解也是一样理解。不能因为一个概念中的某些情况对应的实验过程不常见,就非要改这个概念吧。

有的文章中用S0至T1的垂直激发能来讨论诸如能量转移过程的难易,这就是错误,不必多想。

评分 Rate

参与人数
Participants 1
eV +3 收起 理由
Reason
wrtgcn + 3 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View all ratings

175

帖子

0

威望

2130

eV
积分
2305

Level 5 (御坂)

3#
 楼主 Author| 发表于 Post on 2020-2-6 12:14:30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liyuanhe211 发表于 2020-2-6 10:30
“相对S0的,T1的绝热激发能和垂直激发能”最好表述为“S0至T1的绝热激发能和垂直激发能”。

“S0的能量 ...

谢谢李博士。那当基态为单重态时,想计算“S0至T1的绝热激发能和垂直激发能”,可以通过以下步骤:

1. 设置自旋多重度为1,Opt计算得到S0上能量最低的结构;
2. 保持前一步结构不变,改自旋多重度为3,计算单点能后,作差可得S0至T1的垂直激发能;
3. 保持自旋多重度为3,Opt计算后得到T1上的能量最小点,与第1步结果作差可得到绝热激发能;
4. 而若想计算"S0至S1的绝热激发能和垂直激发能",则需要采用TDDFT计算。

您看我这样的理解是正确的吗?麻烦您了。
It's my life and it's now or never

239

帖子

0

威望

2291

eV
积分
2530

Level 5 (御坂)

4#
发表于 Post on 2020-2-6 13:07:27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wrtgcn 发表于 2020-2-6 12:14
谢谢李博士。那当基态为单重态时,想计算“S0至T1的绝热激发能和垂直激发能”,可以通过以下步骤:

1. ...

垂直激发能有两个
基于S0结构的垂直吸收,基于T1结构的垂直发射

评分 Rate

参与人数
Participants 1
eV +3 收起 理由
Reason
wrtgcn + 3 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View all ratings

60

帖子

0

威望

867

eV
积分
927

Level 4 (黑子)

5#
发表于 Post on 2022-8-21 00:07:15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本帖最后由 nemolee 于 2022-8-21 00:08 编辑
wrtgcn 发表于 2020-2-6 12:14
谢谢李博士。那当基态为单重态时,想计算“S0至T1的绝热激发能和垂直激发能”,可以通过以下步骤:

1. ...

请问直接用基态S0结构,设置TD(triplets)得到的root=1的能量不是T1吗?与S0作差可以得到绝热激发能吗?我试过这种方法得到的能量比您说的方法得到的T1能量更高,应该不对,但是不知道那里错了。
谢谢

4114

帖子

4

威望

8875

eV
积分
13069

Level 6 (一方通行)

MOKIT开发者

6#
发表于 Post on 2022-8-21 13:32:49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本帖最后由 zjxitcc 于 2022-8-21 13:34 编辑
nemolee 发表于 2022-8-21 00:07
请问直接用基态S0结构,设置TD(triplets)得到的root=1的能量不是T1吗?与S0作差可以得到绝热激发能吗?我 ...

S0-T1绝热激发能 是指 S0极小点 与 T1极小点 间的能量差。

S0极小点结构下 S0能量与T1能量差,这叫S0->T1垂直激发能。概念不能搞错了。“绝热”和“垂直”既然都写明了,就得仔细体会其中区别。建议阅读《单-三态gap计算中的常见问题
自动做多参考态计算的程序MOKIT

60

帖子

0

威望

867

eV
积分
927

Level 4 (黑子)

7#
发表于 Post on 2022-8-21 15:37:59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zjxitcc 发表于 2022-8-21 13:32
S0-T1绝热激发能 是指 S0极小点 与 T1极小点 间的能量差。

S0极小点结构下 S0能量与T1能量差,这叫S0- ...

受教了,谢谢!

我那个问题就是您链接里的Q6,里面推荐用设置自旋多重度方法算T1,能量只比S0略高一点点。

而用TD(triplets)算T1,默认的root=1会给出能量E(TD-HF/TD-DFT)目前我认为就是TD算出来的T1,但是明显比S0高一些,可能就是链接中文章说的有些低能量的三重态在自选污染下Gaussian没识别出来。这样理解对吧?

4114

帖子

4

威望

8875

eV
积分
13069

Level 6 (一方通行)

MOKIT开发者

8#
发表于 Post on 2022-8-21 19:45:15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nemolee 发表于 2022-8-21 15:37
受教了,谢谢!

我那个问题就是您链接里的Q6,里面推荐用设置自旋多重度方法算T1,能量只比S0略高一点 ...

没法回答是/否。我不知道你有没加关键词opt(也即 不知道你算的是单点还是结构优化),有没结构优化 决定了是垂直还是绝热。
自动做多参考态计算的程序MOKIT

60

帖子

0

威望

867

eV
积分
927

Level 4 (黑子)

9#
发表于 Post on 2022-8-21 20:45:35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zjxitcc 发表于 2022-8-21 19:45
没法回答是/否。我不知道你有没加关键词opt(也即 不知道你算的是单点还是结构优化),有没结构优化 决定 ...

抱歉,之前描述的不够细致。

我用的是基态稳定结构算的TD(triplets),没加opt,得到的E(TD-HF/TD-DFT)比“基态下不加opt只更改自旋多重度得到的T1能量”高不少。这样看起来算的都是垂直,我也感觉后者算的更准确,看您文章里说的理由是TDDFT的自选污染忽略了一些三重态。这样理解是对的吗?谢谢

4114

帖子

4

威望

8875

eV
积分
13069

Level 6 (一方通行)

MOKIT开发者

10#
发表于 Post on 2022-8-21 20:53:03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nemolee 发表于 2022-8-21 20:45
抱歉,之前描述的不够细致。

我用的是基态稳定结构算的TD(triplets),没加opt,得到的E(TD-HF/TD-DFT) ...

(1)要算垂直还是绝热激发能,取决于具体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如果还没确定研究目的,无法说“哪个更准确”。
(2)我写的《单-三态gap计算中的常见问题》没有说“TDDFT的自旋污染忽略了一些三重态”
自动做多参考态计算的程序MOKIT

60

帖子

0

威望

867

eV
积分
927

Level 4 (黑子)

11#
发表于 Post on 2022-8-21 21:09:21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zjxitcc 发表于 2022-8-21 20:53
(1)要算垂直还是绝热激发能,取决于具体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如果还没确定研究目的,无法说“哪个更准 ...

(1)如果算出比当前的基态低的能量,当然是以更低的为准,激发态类似,应该也是能量越接近基态的才是第一激发态吧?
(2)最后一句话:(TDDFT)实际上没啥用,因为不仅耗时高,而且可能由于自旋污染连三重态都分辨不出来。

4114

帖子

4

威望

8875

eV
积分
13069

Level 6 (一方通行)

MOKIT开发者

12#
发表于 Post on 2022-8-21 21:53:41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本帖最后由 zjxitcc 于 2022-8-21 21:55 编辑
nemolee 发表于 2022-8-21 21:09
(1)如果算出比当前的基态低的能量,当然是以更低的为准,激发态类似,应该也是能量越接近基态的才是第一 ...

(1)在你看来,“第一激发态”是一帧结构、一套确定的坐标,其实不是,第一激发态是一张(高维)势能面,横轴是坐标,包含无数结构,不是一个单独的结构,纵轴是电子能量。以T1态为例,在T1势能面上,任何一个原子受力均为零的结构(就是opt freq算出来的结构)是我们最感兴趣的,这样的结构可能有多个,每个都叫T1局域极小点;这些极小点中,能量最低的那个叫全局极小点。

一般情况下T1就是第一激发态,所以此时 T1极小点 也叫 第一激发态势能面上的局域极小点。“应该也是能量越接近基态的才是第一激发态”你想说的其实是 第一激发态势能面上的局域极小点。第一激发态势能面上有无数个结构,我们只对其中一两个结构感兴趣。

(2)“实际上没啥用,因为不仅耗时高,而且可能由于自旋污染连三重态都分辨不出来”是指输出文件中有多个电子态,无法辨认哪个才是三重态(这不是用户的化学直觉问题,是此时TDDFT原理缺陷造成的)。不是说你写了计算T1的一套关键词,量化程序TDDFT此时就能给你算出T1。
自动做多参考态计算的程序MOKIT

60

帖子

0

威望

867

eV
积分
927

Level 4 (黑子)

13#
发表于 Post on 2022-8-21 22:32:01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太感谢了,仔细读了几遍很有收获。

对于(2)我一般是通过<S**2>的值看的啊,近似2就是三重态,比如之前开壳层基态算TD(nstates=3,50-50)的结果:
Excitation energies and oscillator strengths:

Excited State   1:  3.031-A      0.8173 eV 1517.03 nm  f=0.0012  <S**2>=2.047
     67B -> 68B       -0.89033
     67B -> 69B       -0.44280
This state for optimization and/or second-order correction.
Total Energy, E(TD-HF/TD-DFT) =  -804.336816771   
Copying the excited state density for this state as the 1-particle RhoCI density.

Excited State   2:  3.033-A      1.5398 eV  805.22 nm  f=0.0014  <S**2>=2.049
     65B -> 68B       -0.83398
     65B -> 69B        0.53229

Excited State   3:  3.044-A      1.6562 eV  748.62 nm  f=0.5541  <S**2>=2.067
     69A -> 70A        0.10265
     63B -> 69B        0.20756
     66B -> 68B        0.96049

Excited State   4:  3.085-A      2.3850 eV  519.84 nm  f=0.0044  <S**2>=2.129
     64B -> 68B        0.96944
     64B -> 69B        0.12023
     65B -> 68B       -0.10053

Excited State   5:  3.024-A      2.6080 eV  475.40 nm  f=0.0189  <S**2>=2.036
     67A -> 70A       -0.10380
     69A -> 74A       -0.11698
     63B -> 68B       -0.49394
     66B -> 69B       -0.81777
SavETr:  write IOETrn=   770 NScale= 10 NData=  16 NLR=1 NState=    5 LETran=     100.
Leave Link  914 at Sat Aug 20 10:29:25 2022, MaxMem=  1310720000 cpu:           50429.3 elap:           25214.2
(Enter /home/nemolee/software/g16/l601.exe)
Copying SCF densities to generalized density rwf, IOpCl= 1 IROHF=0.

本版积分规则 Credits rule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8 01:36 , Processed in 0.39917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Return to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