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化学公社

 找回密码 Forget password
 注册 Register
Views: 20946|回复 Reply: 26
打印 Print 上一主题 Last thread 下一主题 Next thread

[综合交流] 请看看我的激发态偶极矩和激发态寿命计算哪里有问题

[复制链接 Copy URL]

33

帖子

0

威望

118

eV
积分
151

Level 3 能力者

本帖最后由 sunnyyg 于 2015-11-27 21:58 编辑

大家好,我想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激发态寿命,请大家看看我哪里算错了




where e is the elementary charge,  is the reduced Planck’s constant,c is the speed of light in vacuum, DeltaEk’,k is the transition energy, and rk,k’ is the transition dipole moment from states k to k’.

我用LC-wPBE计算激发态,w=0.175
#p LC-wPBE/6-31+G(d) TD=(NStates=10,50-50)IOp(3/107=0175000000) IOp(3/108=0175000000) IOp(9/40=4) pop=fullscrf=(cpcm,solvent=thf) geom=connectivity

然后用Multiwfn处理fchklog文件
我认为DeltaEk’,k就是S0-S1的激发能,所以选功能18,第一单重激发态的计算结果是这样:



而文献的结果是



我觉得我的计算还不错!

跃迁偶极矩的计算结果是:
我的是S0-S1跃迁偶极矩是4.5245369 a.u. 换成debye 11.5025
而文献是
19.931



这个我就不能接受了,难道是我理解错了?
请问下面公式的量纲和取值都是什么,我查了文献,但没有找到,有的文献也不能下载,当然也图省事,呵呵,请大家赐教。另外有的文献用公式 1.499/[f E^2(cm-1)]来计算寿命,两者结果明显不一样,请问这是为什么。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png

1.jpg (4.83 KB, 下载次数 Times of downloads: 39)

1.jpg

6万

帖子

99

威望

5万

eV
积分
120134

管理员

公社社长

2#
发表于 Post on 2015-11-28 09:03:32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按这个算,100%正确。不需要用Multiwfn,直接从Gaussian输出文件里读取激发能和振子强度代进去就完了。

评分 Rate

参与人数
Participants 1
eV +5 收起 理由
Reason
琦思2007 + 5 好物!

查看全部评分 View all ratings

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http://www.keinsci.com)致力于计算化学的发展和传播,长期开办极高质量的各种计算化学类培训:初级量子化学培训班中级量子化学培训班高级量子化学培训班量子化学波函数分析与Multiwfn程序培训班分子动力学与GROMACS培训班CP2K第一性原理计算培训班,内容介绍以及往届资料购买请点击相应链接查看。这些培训是计算化学从零快速入门以及进一步全面系统性提升研究水平的高速路!培训各种常见问题见《北京科音办的培训班FAQ》
欢迎加入北京科音微信公众号获取北京科音培训的最新消息,并避免错过网上有价值的计算化学文章!
欢迎加入人气极高、专业性特别强的理论与计算化学综合交流群思想家公社QQ群(群号见此链接),合计达一万多人。北京科音培训班的学员在群中可申请VIP头衔,提问将得到群主Sobereva的最优先解答。
思想家公社的门口Blog:http://sobereva.com(发布大量原创计算化学相关博文)
Multiwfn主页:http://sobereva.com/multiwfn(十分强大、极为流行的量子化学波函数分析程序)
Google Scholar: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tiKE0qkAAAAJ
ResearchGate: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Tian_Lu

230

帖子

0

威望

935

eV
积分
1165

Level 4 (黑子)

3#
发表于 Post on 2015-12-2 02:53:07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本帖最后由 stecue 于 2015-12-2 22:36 编辑

楼主没有给出引用信息,那我就推导一下sob的公式,也便于自己以后查阅。公式都是Latex代码,不想人肉编译的话可以按照这个帖子在Chrome下用Math Anywhere查看。
首先引入爱因斯坦自发辐射系数$A_{21}$和振子强度(osillator strength)$f$。$A_{21}$是单个激发态分子单位时间从激发态2到基态1发生自发辐射(也就是荧光)的概率,所以如果不考虑内转换、电子传递等非辐射跃迁,荧光寿命就是$A_{21}$的倒数,即
  $$ \tau \approx \frac{1}{A_{21}}$$
而振子强度是一个归一化的表征跃迁偶极距的物理量,其定义为:
  $$ f_{12}=f_{21}=\frac{8 \pi^2 m_e \nu}{3 h e^2} |\mathbf{\mu}_{12}|^2 $$
其中 $\mathbf{\mu}_{12}$就是态1,2之间的跃迁偶极距,$m_e$是电子质量,$\nu$是激发能对应的频率(相当于一个经典的“振子”的频率。注意这里的“振子”不是分子的振动,而是有点像是电子在经典图像中的“震荡”。)。可以看出,振子强度和跃迁偶极距密切相关,计算时一般选取一个方便的即可。对于Gaussian程序,oscillator strength已直接给出,所以计算$A_{21}$时就不用再考虑跃迁偶极距了。有多种方式可以得到$A_{21}$和$f$的关系,这里直接给出结果。对于分子荧光,就是(参见维基百科,或者Valeur&Berberan-Santos, Molecular Fluorescence: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或者 McHale, Molecular Sectroscopy
  $$ A_{21}=\frac{16 \pi^3 |\mathbf{\mu}_{12}|^2 \nu^3}{3 \varepsilon_0 h c^3}=\frac{2 \pi \nu ^2 e^2}{\varepsilon_0 m_e c^3} f_{12}$$
其中$\varepsilon_0$是真空电容率。$\varepsilon_0$和$e$的单位很讨厌,为了约掉它们我们可以用无量纲的精细结构常数$\alpha$改写上式,就得到
  $$ A_{21}=\frac{2\alpha \cdot h \cdot 2\pi \cdot \nu^2\cdot f_{12} }{m_e \cdot c^2}$$
其中$h$是普朗克常数。现在这个式子的单位就清晰多了。相应的,荧光寿命为
  $$ \tau \approx \frac{m_e}{2\alpha\cdot h \cdot 2\pi} \frac{c^2}{\nu^2} \frac{1}{f_{12}} = \frac{m_e}{4\pi h \alpha } \frac{1}{\tilde{\nu}^2 f_{12}} $$
其中$\tilde {\nu}$是以$\mathrm{m}^{-1}$为单位的波数(因为我们之前的推导全都是国际单位制)。前面的系数(有单位!)算出来就是$1.4992\times 10^4$。如果$\tilde{\nu}$采用常用的$\mathrm{cm^{-1}}$,就得到sob的公式:
  $$ \tau \approx \frac{1.5} {\tilde {\nu}^2 f_{12}} \text{, }\tilde{\nu}\text{ in }\mathrm{cm}^{-1} $$
那个$3/2$看起来是个巧合。这也就是楼主提到的包含1.499的那个公式。至于楼主一开始引用的公式,就是用跃迁偶极距代替了振子强度,并且用$\Delta E$代替了$\nu$。另外注意Debye也不是国际单位,反正要是用那个公式计算的话需要仔细考虑各种常数和单位,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推导

另外楼主的振子强度好像是1.5还多?不知道是什么体系哈,如果没算错的话,一般只有在多个电子激发(比如计算某个plasmon吸收带的强度)的情况下振子强度才会大于1……



评分 Rate

参与人数
Participants 1
eV +4 收起 理由
Reason
sobereva + 4

查看全部评分 View all ratings

729

帖子

21

威望

5233

eV
积分
6382

Level 6 (一方通行)

4#
发表于 Post on 2015-12-2 11:11:04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stecue 发表于 2015-12-2 02:53
楼主没有给出引用信息,那我就推导一下sob的公式,也便于自己以后查阅。公式都是Latex代码,不想人肉 ...

1.499是十多年前某国外网站上的一个讨论Gaussian 94/98的帖子中出现的,再没见其他人这么写过,所有文献中都是3/2。倒霉的是,我第一次在网上搜振子强度公式,看到的就是那个帖子,于是就这么用了好几年,造成以讹传讹。如果翻教科书,就会发现3/2是可以严格获得的。现在觉得,可能先有人把振子强度的因子2/3写成了0.667,导致那个帖子的作者自作主张地得到1/0.667=1.499。

振子强度正比于激发能(原子单位)。激发能理论上可以是任何正数。但是我们一般研究的都是比较低的激发态,不考虑芯激发和连续态,因此激发能一般小于1。但是电偶极跃迁距可以很大,因此振子强度仍然可以大于1。

评分 Rate

参与人数
Participants 1
eV +3 收起 理由
Reason
sobereva + 3

查看全部评分 View all ratings

6万

帖子

99

威望

5万

eV
积分
120134

管理员

公社社长

5#
发表于 Post on 2015-12-2 12:35:09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stecue 发表于 2015-12-2 02:53
楼主没有给出引用信息,那我就推导一下sob的公式,也便于自己以后查阅。公式都是Latex代码,不想人肉 ...

很强的跃迁振子强度大于1是很正常的,极强的吸收峰振子强度甚至快到10了。Thomas-Reiche-Kuhn求和规则指出,当波函数完全精确时,基态到所有激发态的振子强度之和等于体系的电子数,也并没有约束单一振子强度的数值。
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http://www.keinsci.com)致力于计算化学的发展和传播,长期开办极高质量的各种计算化学类培训:初级量子化学培训班中级量子化学培训班高级量子化学培训班量子化学波函数分析与Multiwfn程序培训班分子动力学与GROMACS培训班CP2K第一性原理计算培训班,内容介绍以及往届资料购买请点击相应链接查看。这些培训是计算化学从零快速入门以及进一步全面系统性提升研究水平的高速路!培训各种常见问题见《北京科音办的培训班FAQ》
欢迎加入北京科音微信公众号获取北京科音培训的最新消息,并避免错过网上有价值的计算化学文章!
欢迎加入人气极高、专业性特别强的理论与计算化学综合交流群思想家公社QQ群(群号见此链接),合计达一万多人。北京科音培训班的学员在群中可申请VIP头衔,提问将得到群主Sobereva的最优先解答。
思想家公社的门口Blog:http://sobereva.com(发布大量原创计算化学相关博文)
Multiwfn主页:http://sobereva.com/multiwfn(十分强大、极为流行的量子化学波函数分析程序)
Google Scholar: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tiKE0qkAAAAJ
ResearchGate: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Tian_Lu

33

帖子

0

威望

118

eV
积分
151

Level 3 能力者

6#
 楼主 Author| 发表于 Post on 2015-12-2 13:25:22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stecue 发表于 2015-12-2 02:53
楼主没有给出引用信息,那我就推导一下sob的公式,也便于自己以后查阅。公式都是Latex代码,不想人肉 ...

谢谢,高手!到处都是高手,崇拜。
另外你是说f=1.4880吗?那个是文献的值,能推荐一下解释f>1的文献吗?我对多电子激发和plasmon吸收带很感兴趣。谢谢啦。

33

帖子

0

威望

118

eV
积分
151

Level 3 能力者

7#
 楼主 Author| 发表于 Post on 2015-12-2 13:29:24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sobereva 发表于 2015-11-28 09:03
按这个算,100%正确。不需要用Multiwfn,直接从Gaussian输出文件里读取激发能和振子强度代进去就完了。

谢谢sob老师,真是帮了很多忙,我毕业论文的致谢里肯定要谢谢你。哈哈。

230

帖子

0

威望

935

eV
积分
1165

Level 4 (黑子)

8#
发表于 Post on 2015-12-2 23:40:45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本帖最后由 stecue 于 2015-12-3 00:07 编辑
beefly 发表于 2015-12-2 11:11
1.499是十多年前某国外网站上的一个讨论Gaussian 94/98的帖子中出现的,再没见其他人这么写过,所有文献 ...

呃……那请问哪本书上可以查到这个3/2的推导呢?我直接推导的话那个系数似乎并不是整数,因为电子质量和精细结构常数在物理起源上也是相互独立的。或许是定义略有不同?我是按照维基百科以及Valeur&Berberan-Santos和McHale的书上的定义推导的。

230

帖子

0

威望

935

eV
积分
1165

Level 4 (黑子)

9#
发表于 Post on 2015-12-3 03:08:10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beefly 发表于 2015-12-2 11:11
1.499是十多年前某国外网站上的一个讨论Gaussian 94/98的帖子中出现的,再没见其他人这么写过,所有文献 ...

我又找到了一个老外的网页(这个网站上还有不少其他神奇的计算器,啧啧),可以直接计算荧光寿命。查看源代码的话可以看到关键的就是这两行javascript脚本:
  1. oa = 14991.938035957*ia*ia*ic*ie/(id*id*id*ib);

  2. ob = 1/(14991.938035957*ia*ia*ic*ie/(id*id*id*ib));
复制代码
也是用了一个近似于1.5的常数。可惜并没有给出参考文献……

评分 Rate

参与人数
Participants 1
eV +2 收起 理由
Reason
sobereva + 2 欢迎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View all ratings

230

帖子

0

威望

935

eV
积分
1165

Level 4 (黑子)

10#
发表于 Post on 2015-12-3 03:10:09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本帖最后由 stecue 于 2015-12-3 03:55 编辑
sobereva 发表于 2015-12-2 12:35
很强的跃迁振子强度大于1是很正常的,极强的吸收峰振子强度甚至快到10了。Thomas-Reiche-Kuhn求和规则指 ...

嗯,但是我似乎隐约记得对于单Slater行列式可以描述的体系似乎可以简化。振子强度实际上就是$$ f_{ij}=\frac{2}{3}(E_i-E_j) |\langle i |\mathbf(r)| j \rangle|^2$$
其中$i$,$j$都是电子态的编号。那么对于基态,$j=0$,能量差部分就恒正。对于跃迁偶极距部分,本来是有$3N$个坐标,$N$是电子数目。但是如果$|i \rangle$和$|j \rangle$都是单Slater行列式,这个积分就简化了(Slater-Condon Rules),也就是
$$ \langle i |\mathbf{r}| 0 \rangle = \langle \phi_m | r_x+r_y+rz | \phi_p \rangle $$
其中$\phi_m$和$\phi_p$分别是这个电子在跃迁之前和跃迁之后的轨道。能量部分用单粒子的Fock算符代替哈密顿算符的话结果也类似,所以似乎就有
$$ \sum_i f_{i0}=\frac{2}{3}(E_i-E_0) |\langle i |\mathbf(r)| 0 \rangle|^2
=\sum_{m \in occ} \sum_{p \in virt} \frac{2}{3} (\varepsilon_p - \varepsilon_m) |\langle \phi_m | r_x+r_y+rz | \phi_p \rangle |^2
$$
然后再展开算一下(大体思路,没细算)可能就有单行列式的结论:$$ \sum_i f_{i0}=1 $$
或许也并非如此,总之需要进一步讨论

230

帖子

0

威望

935

eV
积分
1165

Level 4 (黑子)

11#
发表于 Post on 2015-12-3 03:58:45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本帖最后由 stecue 于 2015-12-3 04:00 编辑
sunnyyg 发表于 2015-12-2 13:25
谢谢,高手!到处都是高手,崇拜。
另外你是说f=1.4880吗?那个是文献的值,能推荐一下解释f>1的文献吗 ...

我也没细研究过,都是旁听来的。隐约记得在单电子框架下,plasmon的吸收似乎可以看作是很多简并度很高的电子一起振动,所以振子强度就相当于单电子激发的振子强度之和,于是可以非常高。可能完全不对,仅供参考。

729

帖子

21

威望

5233

eV
积分
6382

Level 6 (一方通行)

12#
发表于 Post on 2015-12-3 11:45:12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stecue 发表于 2015-12-2 23:40
呃……那请问哪本书上可以查到这个3/2的推导呢?我直接推导的话那个系数似乎并不是整数,因为电子质量和 ...

f的公式是为了方便从其他公式引入的。3来自电子坐标的3个维度,2来自算符对易。例如,见:
http://chemical-quantum-images.b ... ator-strengths.html

如果从非原子单位制的其他公式反推f,就可能会出现非整数。

评分 Rate

参与人数
Participants 1
eV +2 收起 理由
Reason
sobereva + 2

查看全部评分 View all ratings

230

帖子

0

威望

935

eV
积分
1165

Level 4 (黑子)

13#
发表于 Post on 2015-12-3 12:44:48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beefly 发表于 2015-12-3 11:45
f的公式是为了方便从其他公式引入的。3来自电子坐标的3个维度,2来自算符对易。例如,见:
http://chemi ...

我也查到这个网页了。这里的3/2是在振子强度中出现的。
但其实关键的是非整数并不是在振子强度这个公式中引入的。原子单位可以把$m_e$和$\hbar$以及$4\pi \varepsilon_0$化简为1,但是最终的爱因斯坦系数表达式有一个无量纲精细结构常数$\alpha$,这个数值是与单位制无关的,而且是个非整数,我还没看明白怎么消去……当然也可以不用精细结构常数,那样就有一个光速$c$留在表达式中。光速在原子单位中的数值正好是精细结构常数的倒数,还是没法弄成整数……

29

帖子

0

威望

990

eV
积分
1019

Level 4 (黑子)

14#
发表于 Post on 2019-1-13 17:03:44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sobereva 发表于 2015-11-28 09:03
按这个算,100%正确。不需要用Multiwfn,直接从Gaussian输出文件里读取激发能和振子强度代进去就完了。

sob老师您好,我要用这个公式计算激发态寿命,我该怎么引用呢?请您指教。

2407

帖子

1

威望

5954

eV
积分
8381

Level 6 (一方通行)

15#
发表于 Post on 2019-1-13 17:29:56 | 只看该作者 Only view this author
FZQ 发表于 2019-1-13 17:03
sob老师您好,我要用这个公式计算激发态寿命,我该怎么引用呢?请您指教。

Oscillator strengths and radiative lifetimes for each excitation are printed in the output, they are related according to:

1/τ = 2(ΔE)2 f/c3
This equation is in atomic units (a.u.: e=1,i m=1, h/2pi=1). Note that in a.u. c = 137.036, and 1 a.u. of time = 2.419E-17 sec. ΔE is the excitation energy, f the oscillator strength (both in a.u.!)

这些东西,在任何一个量化的教科书上都有。 引用啥玩意啊?

WiKi上都有的。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for You
为您专属定制的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

更多讯息,请访问:
https://labitc.top
http://tophpc.top:8080
电邮: ask@hpc4you.top

本版积分规则 Credits rule

手机版 Mobile version|北京科音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Beijing Kein Research Center for Natural Sciences|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419号|计算化学公社 — 北京科音旗下高水平计算化学交流论坛 ( 京ICP备14038949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5 09:25 , Processed in 1.00537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Return to list